史威登堡神学著作
109.至于植物界的成员是如何对应的,这从大量例子可以看出来。例如,小小的种子能长成树,长出叶子,开花,结果,果实中又储存了种子。这些事依次发生,一起存在于一个如此奇妙,以至于无法以三言两语来描述的秩序中。即便填满整个书卷,仍然还有与它们的功用关系最密切的更深层次的奥秘,这些知识是无法穷尽的。由于这些事也来自灵界,也就是来自人形式的天堂,如前所示(78-86节),所以植物界的一切细节都与诸如人里面的那类事物有某种关联,学术界的某些学者熟知这一点。大量经历向我清楚表明,植物界的一切事物也是对应。我经常在花园里观察树木、果实、花朵和植物,已经发现它们在天堂的对应,还与附近的人交谈,并被指教这些植物来自何处,有何特性。
2682.“她就把孩子撇在一丛灌木下”表示因无法感知到任何真理或良善而感到绝望。这从“孩子”和“灌木”的含义,以及这个行为背后的情感,也就是绝望的情感清楚可知:“孩子”是指属灵真理(参看2669, 2677节);“灌木”是指感知,然而,这种感知如此微小,几近于无(这就是为何经上说“在一丛灌木下”)。“灌木”与“树”所表相同,只是在一个较小程度上;“树”表示感知(可参看103, 2163节)。这一切表明,“她就把孩子撇在一丛灌木下”表示因无法感知到任何真理或良善而感到绝望。被“撇在一丛灌木下”表示就真理和良善而言,只剩下荒凉,直到绝望,这一点明显可见于约伯记:
穷乏饥饿,独自一人。他们就逃到干旱之地,到昨夜的荒凉与荒废;在灌木上采锦葵;住在山谷的裂缝里,尘土和岩石的洞中;他们在灌木丛中哀叹,在野蓟下聚集。(约伯记30:3-4, 6-7)
这论及真理的荒凉,是以古教会常用的表达方式来描述的(因为《约伯记》是古教会的一本书),如“穷乏饥饿,独自一人”、“逃到干旱之地,到昨夜的荒凉与荒废”、“住在山谷的裂缝,尘土和岩石的洞中”,以及“在灌木上采锦葵”、“在灌木丛中哀叹”。在以赛亚书也是如此:
它们必来,它们都停在荒凉的河流内、磐石的裂缝里和一切灌木丛上,并一切水渠里。(以赛亚书7:19)
这也论及荒凉,以同样的表达方式来描述,也就是说以“停在荒凉的河流内、磐石的裂缝里和一切灌木丛上”来描述。
本节论述了那些正在被改造之人的第二个状态,也就是当他们陷入无知,直到对真理一无所知,甚至到了绝望地步时的一种状态。他们陷入这种无知,是为了熄灭说服之光。说服之光具有这种性质:它既光照虚假,也光照真理,从而利用真理使人相信虚假,利用虚假使人相信真理,同时引导人信靠自己,或让人感觉自命不凡。他们陷入这种无知,也是为了让他们可以通过亲身经历被引导认识到这一事实:良善或真理丝毫不来源于他们自己,或他们自己的东西,只来源于主。那些正在被改造的人会陷入无知,甚至到了绝望的地步;这时,他们会获得安慰和光照,这从下文清楚看出来。因为来自主的真理之光无法流入来源于自我的说服性思维;事实上,这种思维具有这种性质:它能熄灭真理之光。在来世,说服性思维看上去就像冬天里的光;但一靠近天堂之光,这冬光就转变为一种包含对一切真理的无知的黑暗。对那些正在被改造的人来说,这种状态被称为真理荒凉的状态,也是圣言的内义经常论述的主题。
但很少有人能了解这种状态,因为如今很少有人在重生。对那些没有在重生的人来说,只要他们能把某种事物当作真理,他们是否知道真理,以及他们知道的是不是真理,都是一样的。但那些正在重生的人会多多思考教义和生活,因为他们会多多思考永恒的救恩。因此,如果真理离弃他们,他们会从心里感到悲伤,因为真理是他们所有思维和情感的对象。至于那些正在重生之人的状态是何性质,那些没有在重生之人的状态又是何性质,这从以下考虑清楚看出来:当一个人在肉身中时,就其灵而言,他在天堂,就其肉身而言,他在世界,因为他生在这两者中,并且被如此创造,以至于就其灵而言,他实际上能与天使同在,同时又能通过属于身体的事物而与世人同在。但由于很少有人相信自己有一个死后会继续活着的灵,所以很少有人在重生。对那些相信自己有一个灵的人来说,来世就是他们的思维和情感的全部;相比之下,这个世界根本算不上什么。而对那些不相信自己有一个灵的人来说,这个世界就是他们的思维和情感的全部;相比之下,来世根本算不上什么。前者是那些能重生的人,后者是那些不能重生的人。
776.“一切飞鸟,各从其类”表示一切属灵真理,“飞行物”表示属世真理,“带翅膀的物”表示感官真理。这从前面(如40节)关于鸟的阐述和说明清楚可知。上古之人将人的思维比作飞鸟,因为相对于意愿的事物,思维好比飞鸟。由于此处提到飞鸟、飞行物和带翅膀的物,并且它们就像人里面理解力的概念、理性概念和感官印象那样接踵而来,所以为防止任何人怀疑它们表示这些事物,我从圣言引用一些经文加以证实,从中可以明显看出,“牲畜”表示诸如所说过的那类事物。
诗篇:
你让祂管理你手所造的,使万物,就是羊群和一切牛群,以及田野的兽,空中的鸟,海里的鱼,都服在祂的脚下。(诗篇8:6-8)
这论及主,经上以这种方式描述祂管理人和属于人的东西。否则,什么叫“管理兽和鸟”呢?又:
果树和一切香柏树,野兽和一切牲畜、爬行物和飞鸟或带翅膀的飞行物,愿他们都赞美耶和华的名。(诗篇148:9-10, 13)
“果树”是指属天人,“香柏树”是指属灵人,“野兽”、“牲畜”和“爬行物”就目前的情况而言,是指他们的各种良善;“飞行物或飞鸟”是指他们的真理,他们出于这些真理能“赞美耶和华的名”。野兽、牲畜、爬行物和飞鸟或飞行物决不能这样做。在世俗的著作中,这类事物可以作为夸张的说法,但在主的圣言中,它们决不是夸张,而是象征或代表更深层的事物。
以西结书:
海中的鱼、天空的鸟、田野的野兽,和爬在地上的一切爬行物,并地面上的众人,都要在我面前战栗。(以西结书38:20)
此处“兽”和“鸟”表示这类事物,这是显而易见的,因为如果鱼、鸟和兽要战栗,那么这如何算是耶和华的荣耀呢?如果它们不包含神圣事物在里面,谁会认为这些说法是神圣的?耶利米书:
我观看,看哪,无人; 空中的飞鸟也都逃掉。(耶利米书4:25)
这表示一切良善和真理;“人”在此也表示爱之良善。同一先知书:
它们都已荒废,以致无人经过,人也听不见牲畜的叫声;从空中的飞鸟到走兽都逃散了,它们都绝迹了。(耶利米书9:10)
这同样表示对一切真理和良善的背离,或说它们都离开了。
又:
这地悲哀,一切田野的青草枯干要到几时呢?因住在其中之人的邪恶,牲畜和飞鸟都灭绝了,因为他们说,祂看不见我们的末日或结局。(耶利米书12:4)
此处“牲畜”表示良善,“飞鸟”表示真理,它们都消亡了。西番雅书:
我必毁灭人和牲畜,我必毁灭空中的鸟、海里的鱼,以及绊脚石和恶人;我必将人从地面上剪除。(西番雅书1:3)
此处“人和牲畜”表示属于爱及其良善的事物,“空中的鸟、海里的鱼”表示属于理解力,因而属于真理的事物。这些被称为“绊脚石”,是因为对恶人来说,成为绊脚石的,正是良善和真理,而不是牲畜和鸟;它们也明显论及人。诗篇:
耶和华的树,就是祂所栽种的黎巴嫩香柏树,都得到了充分的灌溉。飞行物在其中筑巢。(诗篇104:16-17)
“耶和华的树”和“黎巴嫩的香柏树”表示属灵人,“飞行物”表示他的理性真理或属世真理,它们好比“巢”。
此外,“飞鸟要在枝子上筑巢”表示真理,这也是一种常用的表达形式,如在以西结书:
我要把它栽种在以色列的高山上,它要长出枝子,结出果子,成为佳美的香柏树,各翅膀的一切鸟儿或各种的一切飞行物都要住在它下面;它们要住在其枝子的荫下。(以西结书17:23)
这表示外邦人当中的教会,它是属灵的,是“佳美的香柏树”;“各翅膀的鸟儿”表示各种真理。同一先知书:
空中所有的飞鸟都在它的枝子上搭窝,田野所有的野兽都在它的枝条下生产,所有大民族都在它的荫下居住。(以西结书31:6)
这论及亚述,也就是属灵教会,该教会被称为“香柏树”;“空中的飞鸟”表示它的真理,“走兽”表示它的良善。
但以理书:
它的枝子华美,果子甚多,可作其上众生的食物。田野的走兽在它之下得到荫影,空中的飞鸟或飞行物住在它的枝子上。(但以理书4:12, 21)
此处“走兽”表示良善,“空中的飞行物或飞鸟”表示真理。谁都能清楚看出这一点,否则,说飞鸟和走兽住在那里又有什么意义呢?这同样适用于主所说的话:
神的国好像一粒芥菜种,有人拿去种在园子里,它就生长起来,成了一棵大树,连空中的飞鸟都住在它的枝上。(路加福音13:19; 马太福音13:31, 32; 马可福音4:31, 32)
目录章节
目录章节
目录章节